MCPLive > 杂志文章 > 解读《阿凡达》的版本之谜

解读《阿凡达》的版本之谜

2010-03-11周晓磊 avatar《微型计算机》2010年2月下

卡梅隆十二年磨一剑的大片《阿凡达》近以极其凶猛的势头席卷了全国的影院,《阿凡达》在中国内地放映的首日即创造3500万票房,达到有史以来的高峰。而该片带来的视觉奇观和震撼性想象力,更令观众叹为观止。专业影评人士甚至认为该片能和《金刚》(1930版)、《星球大战》相齐名,是一部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划时代影片,今后的电影将分为:《阿凡达》之前和《阿凡达》之后。

《阿凡达》上映的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与众不同的现象,虽然只是一部电影,但该片上映时却有三个不同的版本同时在影院播放。先下线的2D版本没有任何立体效果,在普通影院均可播放。大部分人选择的数字3D版本则让观众看到一个与我们日常生活类似的三维立体空间,让大家感受到闪雷兽正在向你扑来,蝎式战机射出的导弹正从你身边飞过。影院可选择不同的3D放映系统来播放数字3D版本,如XpanD、Real-D、双机3D等放映系统,它们有各自的优缺点,让人选择起来并不容易。而后一个倍受电影发烧友追捧的IMAX 3D版本除了同样能带来引人入胜的立体效果外,而且由于放映银幕巨大、音效突出,因此能带给观众震撼的观影体验。不过要播放IMAX 3D版本必须使用其独有的幕布与播放设备,并在专门修建的IMAX 3D影院才能观看。

相信很多读者在阅读本文时至少已经观看过其中一个版本的《阿凡达》了,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三个不同版本的《阿凡达》在制作上有什么特别之处?播放时各有什么特点?带给观众的体验效果各有什么不同?看看你是否值得再到影院去“复习”一下其它版本的《阿凡达》。

胶片数字俱佳 《阿凡达》2D版简介

所谓2D版本就是目前常见的普通平面电影形式,没有任何立体效果,不过因为《阿凡达》完全使用3D数字摄像机拍摄,所以其2D版本是通过技术转换而来。转换的原理很简单,3D电影的拍摄其实是同时拍摄了左眼和右眼(后文会具体介绍)的图像而成,因此转换的时候可以单纯使用左眼或右眼的内容,这样后得到的视频就和只用一台普通摄像机拍摄的2D电影一样。

相对于普通视频编码,Motion-JPEG2000具有三大优势:1. 高压缩率,其压缩率比JPEG高约30%左右,采用Motion-JPEG2000编码的视频图像文件占用空间相对更小;2.支持无损压缩,这种压缩方式对于那些需要精确保存原始物体细节信息、需要呈现高保真图像画面的应用(诸如电影图像、医疗图像和建筑图像类的图像)是必须的;3.与现有的视频压缩标准相比,Motion-JPEG2000采用帧内编码,没有使用视频帧间的运动补偿估值和预测编码,从而大大提高了编码的抗误码性能。

CIE色彩空间图,Y代表亮度,X代表色度,图中所示三角形面积越大说明表现色彩的能力越强。由此可见数字电影投影机和胶片的光谱曲线差异,数字电影投影机已基本达到了胶片的效果。

由于现在全国各家影院的数字化进程并不快,很多影院基本都处于数字胶片共存的局面,所以此次播放的《阿凡达》2D版本还有胶片和数字两种格式之分。说到数字和胶片的区别,简单地说就是传统胶片相机和DC的区别,即数字影像记录的是对原始图像的数字化模拟,更严格地讲是模拟影像细节而不是完整地记录细节;胶片却是利用化学物质以颗粒为单位完整地再现影像,而不是人为地模拟。胶片没有分辨率之说,但普遍认为在10米以上宽度屏幕上,数字放映机至少要有4K(4096×2160)的分辨率才能达到胶片的清晰度,而目前国内数字放映机基本上都只有2K(2048×1980)的分辨率。不过,现在2K机器的放映效果并不差,这主要是因为数字电影使用的编码方式和巨大的容量。目前数字电影使用的是Motion-JPEG2000的编码方式,比DVD的MPEG2、蓝光的VC-1和H.264都要先进,在高分辨率、高码率的条件下,其画质更优。同时一部电影动辄200GB~300GB的容量,保证了超高的码率(数字电影的声轨是存放在DVD上的,所以200GB~300GB是纯视频的体积)。笔者曾经比较过使用BARCO 2K数字放映机在电影屏幕上放映蓝光和数字电影的差距,发现在色彩还原和清晰度上,数字电影比起蓝光还是拥有明显的先天优势。其实现阶段大部分制作精良的电影,无论是国产片或是进口片,数字版的画质比起胶片版来并不会逊色太多。

分享到:

用户评论

共有评论(1)

  • 2010.03.11 20:20
    1楼

    这篇文章写得真好,很专业很全面,少有的好文章,我可是花了好长时间看完了,,近几年已经很少这样干了

    (0) (0) 回复

用户名:

密码: